
沧州市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通过测定骨骼标本发现:陶寺文化居民食谱中碳-4植物(如粟、黍等)摄入量占67%与仰韶文化早期西安半坡居民48%的摄入量相比提高了很多;甚至陶寺文化的家畜也摄入了较多的碳-4植物。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青铜农具的发展 B精耕细作农业的进步 C.石制工具的改进 D.阶级分化的日益明显 2.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张骞通西域则填补了这里的空白,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而且我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由此可见,张骞通西域() A推动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B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D扩展了汉朝的统治区域 3.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九月,诏曰:“天下百姓,口分永业田,频有处分,不许买卖典贴(将田产抵押以偿债务)。”如果执行不力,导致“贫人失业,豪富兼并,宜更申明处分,切令禁止。”据此可推知,当时() A.法律的执行比较严酷 B.土地买卖是非法行为 C政府的土地比较充裕 D租庸调制出现了危机 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 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0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5.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A.根源于小农经济解体 B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C.与西方发展路径相同 D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6.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并创办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11月,党中央要求各地党组织“必须有直接管理的工会一个以上”。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工人补习学校和产业工会组织相继建立。这些活动() A.体现出党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B探索出领导革命的成功道路 C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为共产党的壮大创造了条件 7.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 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 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 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 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 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 8.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对应的单行法律《物权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合同法》《担保法》《民法总则》《民法通则》同时废止。民法典将我们生活涉及的、所有跟民法有关的法律集合为一体。由此可知,民法典() A.全面保障了民众的民事权益 B将我国纳入了大陆法体系 C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地位 D.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理念 9.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北方强国摩揭陀王国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帕德摩·难陀出身于首陀罗,在难陀王朝时期,佛教在摩揭陀王国广泛传播。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印度当时 A.摩揭陀王国已经统一印度 B种姓制度已经完全废除 C佛教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佛教徒的社会地位较高 10成书于12-14世纪的《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法国故事诗,故事主要以狐狸列那和代表贵族的狼伊桑格兰的斗争为线索,辛辣地嘲讽了专制的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