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二、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多角度客观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及明朝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运用图片、地图、列表等多种资料,客观能够将明朝内外政策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定位。 史料实证:能够通过阅读、分析、使用史料,提取关于明朝政治统治和对外关系的措施、特点及意义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了解明初废丞相的史实,内阁制度的特点,认识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基本解决及宦官问题的产生;能够解释“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借助各类历史材料,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明朝君主制度的强化及国家版图的确立,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通过了解明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以史为鉴,增强世界意识、民族复兴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陆疆与海疆的问题及治理 2.教学难点:明朝面临的世界形势;明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国家版图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朱元璋的个人档案 师: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且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他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在社会的最底层历经磨难与困苦。然而,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元末的乱世中崛起。他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逐一击败各路强敌,最终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开启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篇章。朱元璋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而他所创立的明朝,更是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有辉煌的盛世景象、深刻的政治变革、璀璨的文化成就,当然也经历了诸多挑战与危机。那么,从明朝建立的那一刻起,这个庞大的帝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变迁?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直至清军入关,改朝换代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程,去探寻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明晰时空: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 1、回顾明朝的制度变化有哪些? 2、郑和为何要下西洋?为何能下西洋?如和评价郑和下西洋? 3、梳理明朝抗倭的概况? 【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大部分: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师:让学生自学:回顾明朝的制度变化有哪些? 生:①行政制度:中央机构: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宦官专权(司礼监); 地方行政:A:废行省,设三司分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B:后设巡抚、巡按总览一省之权,提高效率。 ②选官制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和僵化(南北分卷;考试内容固定:八股文、四书五经) ③考核制度:考满和考察 ④监察制度:设都察院(监察百官、巡按各省)和六科(稽查六部百司),即“科道”。 ⑤法律教化A: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B:教化: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 ⑥基层组织: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⑦户籍制度: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人口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