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03692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5496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历史
,
高中
,
纲要
,
中外
,
2019
,
16课
16《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位于大单元主题“大时空视域下国家意识的重构与发展”中的第三部分,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至戊戌变法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教材内容上,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分别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瓜分中国的狂潮”“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介绍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的努力;围绕“列强侵略的加剧”介绍了 19 世纪 60 年代后的边疆危机以及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呈现出 “救亡图存”和“列强侵略”两条线索。两条线索和这一时期王朝国家观念中出路探索的失败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初现相对应,农民阶级试图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改朝换代,建立新的王朝国家,地主阶级则试图通过洋务运动进行改良挽救旧的王朝国家,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刺激了中国民众荣辱与共的意识,这也为下一课戊戌变法试图建立民族国家的探索做铺垫。 二、课时目标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具体分解为: 1. 梳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和甲午中日战争等事件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救亡图存所作出的努力和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分析运动和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及局限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和甲午中日战争等事件与近代国家意识之间的特殊关系,体会国家意识转变的过程和艰巨性。(名词解释) 3. 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危亡的努力,感受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一阶段国家意识转变的影响因素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思考法、合作探究法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授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等基本史实,但大多停留在事实性知识上,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这样更深层次也更为复杂的问题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放在大的时空视域中从近代国家意识转变的角度看待问题、加强理解,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一课中传统国家观和现代国家观的区别,对单元的脉络进行再明确,结合第 15课最后给出的时间轴,进行归纳,伴随着近代国家观的曙光乍现,需要历史的手进一步推波助澜。 【设计意图】用本单元的学习线索和上一课的课后总结进行导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本单元的学习思路,为本课的正式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为下一刻民族感情的升华做好情感奠基。 (二)新课讲授 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找到本课的重点时间,简单过度到主题内容。 一、【王朝国家认同中的出路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1.【自主学习反馈】 【学习活动】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完成课前案中第一幅地图的学习,用时间轴的 方式梳理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课上。以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检测。 【设计意图】将最为基础的知识记忆放在课前,通过地图和时间轴两个抓手为学生的记忆提供时间和空间两种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习惯。 2.出示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文物史料及文献史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互动 【评价任务】 【问题 1】(实物史料照片)这些是什么类型的史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19)
2025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历史(图片版,含答案)(2025-05-19)
2025届陕西省米脂中学模拟预测(三)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19)
2025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19)
2025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5-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