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生物学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5:30~6:4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1.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运用该方法开展豌豆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叙述属于演绎推理环节的是( ) A.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约为3:1 C. 预测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数量比约为1:1 D. 测交实验获得87株高茎豌豆和79株矮茎豌豆 2. 塞尔凯克猫的卷毛(B)对直毛(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列实验中,能判断卷毛猫甲为杂合子的是( ) 实验 亲代 子代 ① 甲×卷毛猫乙 卷毛猫、直毛猫 ② 甲×卷毛猫丙 卷毛猫 ③ 甲×直毛猫丁 卷毛猫、直毛猫 A. ① B. ② C. ③ D. ①和③ 3.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4. 如图为某同学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C. ②过程模拟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理论上出现Dd组合类型的比例为1/4 5. 如图为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A/a、B/b、C/c和D/d分别代表染色体上的4对等位基因,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A/a和B/b B. B/b和C/c C. C/c和D/d D. A/a和C/c 6. 孟德尔选择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豌豆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产生F2,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2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YyRr所占的比例为1/4 D. 让F1进行测交,其子代不同表型的数量比为1:1:1:1 7.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图,该细胞最可能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8. 如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B. 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C. 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1个四分体 D. 染色体互换可增加该生物体配子的种类 9.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0. 生命科学史是探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史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C. 魏斯曼预测存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推动人们对细胞分裂的研究 D. 袁隆平将优良性状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11.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是遗传学研究常用实验材料。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如图),其中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全为红眼果蝇,可判断红眼对白眼显性 B. F2中红眼:白眼=3:1,该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 C. 由于白眼果蝇均为雄性,摩尔根提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