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语言运用: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聚焦单元整体,走进革命岁月 1. 导入:同学们,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我们也进入了革命文化单元的学习。 出示单元页,学生齐读导语: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2. 过渡:我们通读了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出示时间轴,学生读课题,回忆任务群教学下的本单元的课文),这组文章记录了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抗美援朝时期所发生的几件事情。 3.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革命文化类的课文,还记得它们是讲谁的故事的吗? (梳理教材中的革命题材课文,放入时间轴) 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记住了革命岁月中的这些人和事。 4.揭题、读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重温革命岁月,走进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5.课文讲了哪五位壮士的故事呢? 6.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他们。齐读名字。 聚焦课文整体,理清故事脉络 过渡:《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读懂这个故事并且试着讲好它。 出示大任务:读懂故事 讲好故事。 要想读懂故事,就要知道它讲了些什么? 学习任务一: 默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交流反馈。(点评:你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并把长长的内容读成了几句话,了不起。) 3.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尝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内容,接下来也请你们尝试将长内容读成几个词。 (出示课后第一题,以“接受任务”“英勇跳崖”为例,指导学生用“抓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小标题。) 课文已经给出了两个词“接受任务”“英勇跳崖”,看看它们分别讲的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找找看,这两个词语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学习任务二: 细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4.交流反馈,知道每个小标题对应的段落。 聚焦点面结合,讲好英雄故事。 过渡:大致了解了故事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讲好这个故事。讲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还记得如何讲故事吗? 预设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讲故事。(四上神话故事单元) 相机了解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2: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讲故事。(五上民间故事单元) …… 六年级了,我们想象画面来讲五壮士的故事。 (一)指导讲好“痛击敌人” 1.学做小导演:《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部电影,其中“痛击敌人”这部分特别精彩。如果让你们来拍这个场景,你们准备怎么拍? 预设1:先拍五位壮士群体作战的场面,再给五壮士一个一个地拍。 预设2:最后再拍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的敌人的尸体。 2.一个一个地拍就要把镜头拉近、放大,对准了拍人物特写。到剧本里找一找,拍了哪几个人物?在他们的名字下画横线。 3.除了一个一个地拍,我们还要拍———群体。怎么拍群体的?看看剧本怎么写的?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有“五个壮士”“他们”这样标志性词语的句子描写的就是群体。 4.我们先把远镜头给五位战士,他们此刻——— 把镜头拉近,给每个战士来个特写——— 自己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每个战士作战时的动作神态是不一样的。 板书:抓住特点(动作、神态) 预设2:是按照班长、副班长、老战士,小战士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有序讲述 5.最后再把远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