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突破 考点一固体压强 例1 如图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 质量之比 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考点二 液体压强 例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 考点三 大气压强 例3 如图所示的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考点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例4 下列四幅图中,不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的是 ( ) 章末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A.滑雪板较宽 B.图钉帽的面积做得很大 C.破窗锤一端设计成锥形 D.坦克的履带很宽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 3.如图所示,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4.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5.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低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6.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下列图形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薄壁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 N,高9 cm,底面积为30 cm ;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 g取10 N/ 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 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9.两个密度均为ρ的圆柱体A、B,其高度均为h,如图甲所示A 放于 B 正上方时,A对B的压强p 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之比为4:5;如图乙所示放置时,B放于A 的正上方时,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 A.5ρgh B.4pgh C.2ρgh D.1.25ρgh 10.(2023·外语校)如图所示,有A、B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棱长为0.4m,B的棱长0.3m,此时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均为1200 Pa,g取10 N/ 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重力为98N B.物体A的密度为 C.将B叠放在A 的上方,A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75 Pa D.将A叠放在B的上方,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9:25 二、填空题 11.1654年5月8日,德国人奥托·冯·格里克做了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力量非常惊人,一个标准大气压大约可以支撑 m高的水银柱。在高山上煮饭,饭不容易熟,这是由于高山上比平原上的气压要 ,沸点 的缘故。(后两空均选填“高”或“低”) 12.如图所示,高铁站台上标有黄色安全线,提醒乘客不要越过,因为列车驶过时,周围空气的流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压力差,人受到的力方向朝轨道 (选填“内侧”或“外侧”),非常危险。 13.三峡船闸实现了上下游船只的通航,如图所示。船闸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当闸室内的水深为36m时,水对闸室底部产生的压强为 Pa。 (g 取 10 N/ kg,ρ水=1.0× 14.如图所示,小明用吸管喝水,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口中。如果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