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2021

【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第3章 《物质的特性》拓展性学习评价(含解析)

日期:2025-11-1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2113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习,评价,3章,展性,物质的特性,科学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章 《物质的特性》拓展性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小灯泡:“通上电,我就能发光”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加热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②③⑤⑥ B.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⑥ 【答案】D 【解析】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是正确操作; ②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其后果是加热沸腾后液体喷出,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⑤加热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可控制试管的温度,防止液体喷出,是正确操作;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故②③⑥会造成试管炸裂。 3.铁粉露置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会变成铁锈,下列选项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的是(  ) A.“铁粉”的质量增加了 B.“铁粉”的颜色变红了 C.“铁粉”的体积膨胀了 D.“铁粉”不能被磁铁吸引了 【答案】D 【解析】“铁粉”的质量增加、颜色变红、体积膨胀,都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A、B、C不合题意; 能够被磁铁吸引是铁粉的性质,一旦“铁粉”失去这个性质就说明生成了其它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4.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1731克土壤。研究所获得一定量的月壤样品,并进行研究。下列过程会引起质量变化的是(  ) A.将样品高温灼烧 B.将样品粉碎 C.将样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D.将样品从月球带到地球 【答案】A 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质量一定,体积变大,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6.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答案】B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