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2314

第24课《卖炭翁》课件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8215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卖炭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白居易 卖炭翁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全诗。 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的形象。 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1 2 3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魔”或“诗王”。他一生经历丰富,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现存诗3000多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常到民间市场以低价强购货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中唐时期“宫市”制度盛行,宫中需要物品,由官吏到市场采办。但宫市并非公平交易,宫使往往低价强取豪夺,百姓深受其害。“宫市”制度加剧了社会矛盾,劳动人民生活困苦。《资治通鉴》记载“名为宫市,实为掠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白居易创作《卖炭翁》正是基于对“宫市”制度的批判。他通过诗歌揭露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题 卖炭翁 指卖炭的老人。 题目交代了诗歌所描写的主人公。 叙事诗 泛指老年人 讽喻诗 初读课文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shanɡ)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piān)翩两骑( )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ɡ)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línɡ),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jì 疏通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砍,砍伐 被烟熏火燎的颜色 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因长年烧炭变得)很黑。 精读细研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一笔概括。 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苍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外貌描写 疏通文意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得到 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 单薄 担心,忧虑 希望 价格低 精读细研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反衬出下文宫使的掠夺行径之恶劣、后果之严重,给老翁造成的伤害和痛苦之深。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