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3981

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五单元 第51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5942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择性,练习,一轮,统编,历史,高中
    课时数智作业(五十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建议用时:30分钟,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福建宁德三模)4300多年前诞生于黄河中游的陶寺文化,其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圆点纹、涡纹彩陶可能源于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玉兽面、玉笄等,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同类器物相似。这印证了早期中华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创新性 C.连续性 D.包容性 2.(2024·山东枣庄模拟)先秦诸子百家在西周“敬天”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敬”观念。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法家主张“尊君敬法”,道家认为“万物将自化”。据此可知,诸子百家(  ) A.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 B.重塑紧跟时代的道德规范 C.适应兼并战争现实的需要 D.建构内核一致的哲学体系 3.《管子·四时》中提及,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A.崇德尚贤 B.道法自然 C.顺应民意 D.以农为本 4.(2024·山东济宁模拟)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诬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  ) A.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B.德治思想成为主流 C.人文意识逐渐萌发 D.祭祀传统遭到背弃 5.(2024·河南新乡二模)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繁荣发展 B.绘画题材变化 C.绘画技法成熟 D.理学逐渐盛行 6.(2024·湖南怀化模拟)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而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这一说法(  ) A.隐含着一定的平等观念 B.在社会上引发很大震动 C.沉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 D.体现出其对儒学的批判 7.(2024·湖北黄冈一模)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两者的共同点是(  ) A.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为君主服务 B.蔑视权威和教条,坚持民主与自由 C.捍卫儒家尊严,争得更高社会地位 D.强调责任与担当,为社会现实服务 8.(2024·河北保定二模)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 A.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B.极力反对商品经济发展 C.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 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9.(2024·广东揭阳模拟)李贽提出了“夫私者,人也”的命题。顾炎武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据此可推知,这些看法(  ) A.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B.借鉴了明清鼎革进程的教训 C.凸显出经世致用思潮的效果 D.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 10.(2024·山东青岛三模)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狝;提倡理学,重用徐乾学、李光地、熊赐履等理学名臣;任用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