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40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0课 《社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40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10课,社戏,教学设计
  • cover
《社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揣摩、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 能力目标 1.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3.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融情人景的,鉴赏文章细致逼真的图画美。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流畅自然,景物描写生 出卷网动逼真,心理描写细腻且富有情趣。教学中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鉴赏。 2.点拨与探究结合法。指导学生揣摩晶析文中 出卷网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长文短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赏析精段,积累美句,品味美词。 合作研讨,如难句释疑、评点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安排详略的方法等。就作品内容,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反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是记忆长河中一段 出卷网永不褪色的难忘体验,无论它是温馨,还是灰暗,人生经历的书本总是诱人流连追思。恰如一首小诗中所吟唱的: 多媒体显示: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飞歌唱…… 小说《社戏》便是在流离颠沛中燃点的童年记忆。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篙( )潺( ) 蕴藻( ) 惮( ) 踱( )归省( )行辈( ) 凫水( )棹( ) 撺掇( )踊跃( )(2)释义。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踊跃:①跳跃。②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弥散:弥漫消散。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通常写作“缥缈”或“飘渺”。惮:怕,畏惧。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听清语气,体会感情。 3.学生自由诵读,把握主要情节,多角度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在学生圈点勾画时,指导从“时间”角度,从“事情”角度,从怀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内容,并指名学生口述。 明确: 本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从“时间”角度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从“原因”角度: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美景———趣事———伙伴 4.学生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 (2)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急迫心情的? (3)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4)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代表发言,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归结: (1)作者笔下的平桥村:“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 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 出卷网,作者说“在我是乐土”,其中“乐土”一词既写出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我”对平桥村的情感。“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我”在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