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 【主题情境:“跟着课本去旅行”研学活动】少年驰骋,仗剑天涯,在方寸纸张之间,阅见祖国的大好河山。请你和同学一起跟着课本,走进歌咏山水的诗文,感受其中的情思。 任务一:匠心独运,描绘山水之魂 山水游记 1. 【阅读综合实践一】本单元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融描写、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篇目 写景片段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_____面描写与②_____面描写相结合 首先正面描绘山势的连绵壮阔与山峰之高大,然后通过时间(正午和半夜)和光线(太阳和月亮)的变化,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挺拔。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三峡的景色在读者心中更加立体、生动,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正 侧 篇目 写景片段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答谢中 书书》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 仰视、俯视、平视等多角度描写 多角度描写景物,展现山川的全貌。 篇目 写景片段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记承天寺 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③_____的修辞手法 将 ④_____比作积水,将⑤_____比作水中交错的藻、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空灵,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 ,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庭中月夜的美妙。 比喻 澄澈的月光 竹柏的影子 篇目 写景片段 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与朱元 思书》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拟人、以动写静 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态、动作,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成动态美,生动形象地写出群山的高峻壮丽,“⑥_____”“⑦_____”二字赋予静态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态美。 争 竞 任务二:声情并茂,品味山水之韵 美景依然 2. 【阅读综合实践三】班级举行诗文朗诵会,请你把横线处补充完整,并且大声朗诵出来。 在古风雅韵的流转中,我们即将踏入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1)我们将随着郦道元的笔触,穿越千年的时光,走进那“两岸连山,_____”的壮阔景象,感受那“自非亭午夜分,_____”的神秘氛围,观赏那“至于夏水襄陵,_____”的滔滔江水。(《三峡》)山水流转,接着我们将跟随陶弘景看到“两岸石壁,_____”的斑斓色彩,聆听“_____,猿鸟乱鸣”的自然乐章,体验“夕日欲颓,_____”的宁静与生机。(《答谢中书书》) 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五色交晖 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 接下来,我们将转换场景,跟随王维的步履,踏上那条通往边塞的漫漫长路。随着白居易的脚步,走进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钱塘湖畔。 (2)“_____,_____”(《使至塞上》),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图。而白居易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钱塘湖畔的绝美风光,从“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的宏大开篇,到“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莺歌燕舞的生动细节,每一处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有的旅程终将成为逝去的风景,留下的是我们对这段旅程的思考与感悟。 (3)随着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幅“_____,_____”(《野望》)的秋日画卷中,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岁月的流转。在这流转和更迭中,那份蕴藏在诗句“_____?_____”(《黄鹤楼》)的浓浓乡愁却亘古不变。 今日之诵,虽已至尾声,但愿这古诗词中的山水之美,能如清风明月,常伴君侧。让这份古典的雅致,不仅留在唇齿之间,更融入我们的心田,成为滋养心灵的不竭源泉。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