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4912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AI赋能教育】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 课堂实录+课件+教学设计+AI小工具(测算脚印方格数)

日期:2025-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694454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堂,方格,脚印,测算,工具,+AI
    《压强》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同安中学物理组 课题 压强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压强定位为初中力学核心概念,为后续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课标要求学生理解压强概念,掌握计算公式,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分析出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同时,课标强调结合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养成关注前沿科技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压强》一节以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节首通过雪地行走引入压强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设计上,教材安排了铅笔实验、海绵受压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自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此外,教材还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性和思考性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学习压强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和二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对力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此外,他们也已接触过速度、密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科学计数法的使用尚不熟练,这可能在后续的压强计算中带来一定挑战。思维上,初二学生以感性认知为主,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验,对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然而,他们对抽象的压强概念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实验来辅助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逐步构建压强的概念。同时,他们可能混淆压力、重力和压强的基本概念,导致解题时思路不清。 核心素养目标 一、物理观念1.通过感知体验明确压力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与重力区分。2.掌握压强公式 ,理解其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如估算站立时对地面压强)。3.能用压强知识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列举生活应用。二、科学思维1.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设计实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类比速度,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公式。3.通过实验交流、评估辨析错误前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三、科学探究1.经历完整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交流评估。2.掌握转换法(通过形变反映压强效果)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提升创新实验能力,能将新技术(如AI)运用到实验过程中,辅助数据处理。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并反思实验设计。2.关注压强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盲道占用),提出改进建议,培养社会责任感。3.结合新科技应用,如用Deepseek编写小程序,快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压强概念的建立。2.压力与重力的区分,接触面积与受力面积的区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跨学科融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游戏引入 1.组织有奖游戏:消灭气球(小组合作)2.组织学生参加升级挑战:如何用铁盘同时压破6个气球 听到“开始”指令后,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消灭气球。学生先用手压气球,再站上铁盘压气球,气球仍不能破裂,再两位学生站上铁盘压气球,气球破裂。 通过趣味性的小组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