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5513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写作 抒情描写 课件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81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 cover
(课件网) 你也有一只“妙笔” ———学会抒情 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抒情。 作文中,同学们常常不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文章显得矫揉造作,或者不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一律是一般性概括叙述,干巴巴的鉴定式的介绍,不会抒情,不会议论,文章中人物形象概念化,难以引人注目。因此,学会在作文时多一点抒情性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一篇有抒情味的作文”。 读课文第44页,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是抒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达自己对人 、事、物的某种情感 。 2、抒情的作用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3、抒情的方式 常见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一般用在人物情感的高潮或者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动人心魄。 例如《黄河颂》中:“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鲜明、直接地抒发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再如郑振铎的《猫》一文中“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表达作者难过、悔恨的情感。 比如《闻一多的说和做》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语气强烈、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间接抒情 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寓情于叙述。如《邓稼先》中“德国抢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抢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就在叙事中表达了对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愤怒情绪。 寓情于描写(景、物) 用景物烘托、渲染感情。 如《散步》中描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描写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色,也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用有代表性的景物渲染思乡之情:再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用代表性的“雁”表达思乡之情。 《土地的誓言》“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借助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之情。 寓情于议论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寓情于修辞手法 用修辞手法将表达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以下三个语段,找出各段中的抒情句子,并说说是怎样抒情的? [示例1] 今天早上,数学老师来上课,课前发下了第30张综合练习卷。看着一抽屉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我头痛得要命。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示例2] 数学考试刚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他推了推厚瓶底似的眼镜,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整个班级,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要加油啊,离中考只有28天了。”这句话差不多每个教师都要说上几回,偏是我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都会像小鹿似的“怦怦”跳上一阵子。这不,语文老师话还没说完,我的心已跳个不停。 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语文老师,他依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看着一抽屉雪片似的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