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5951

八下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657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八下,历史,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民族大团结》 教科书 书 名:《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及各民族交往的史实,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上各民族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问题,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唯物史观) 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分析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影响,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我们是一家人》视频,让学生感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群众之间经济相依、文化相融、血脉相通的感人事迹。民族团结不是简单的词句,而是推动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 新课讲授 第一篇章 新开篇:民族自治奠根基 过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制度保障”,那么我们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这跟我们民族的历史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典型史实有哪些?又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呢?(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典型史实和管理机构或措施。) 【总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也是我国民族的历史特点,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过渡:说完了历史特点,我国民族的现实分布又是什么情况呢?请同学们观察地图,联系地理所学知识,思考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呈现我国民族分布的示意图 【学生】大杂居,小聚居。 【总结】①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频繁迁徙中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过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少数民族采取特殊的政策就有必要了,必须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因此在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的双重因素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运而生。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60页内容,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有什么地位?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运用时间轴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 【总结】1949年,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观察地图,结合教材60—61页的内容思考: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几级?我国共设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