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阅读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杜 甫 望 岳 新课导入 同学们,提到杜甫,你们脑海中浮现的是“白头搔更短”的忧国老人,还是“会当凌绝顶”的意气青年?在安史之乱前,24岁的杜甫曾以一首《望岳》写下“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彼时的他尚未经历宦海沉浮,眼中是山河壮丽,心中是凌云壮志。 今天,让我们通过这首诗,穿越回盛唐,看看那个“裘马清狂”的杜甫如何用诗句丈量泰山的高度,又如何以诗心预言人生的巅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望岳》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的朝气。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知识补充】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知识链接 律诗:中国旧诗体裁之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十句及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知识链接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知识链接 泰山 如 坐 恒山如 行 华山 如 立 衡山 如 飞 嵩山如 卧 雄 秀 峻 险 幽 五岳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整体感知 任务一:诵读诗歌·读出节奏韵律 听名家诵读,划分节奏,标注生字词读音,然后大声读几遍,感受诗歌韵律。 《望岳》朗诵:雅坤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ài cénɡ zì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大意。 岱宗:指泰山。 未了(liǎo):不尽。 青:形容词作名词,指山色。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大意。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钟:聚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写近望泰山的秀丽高大) 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和秀丽的景色。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