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家乡人的愿望》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人的愿望》教学设计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地方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黑龙江省林区、煤城、口岸的地理位置与发展特点;理解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对外开放对家乡发展的意义。2.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问题分析与合作探究能力。3.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 重点 林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煤城转型路径、口岸城市对外开放作用。 难点 理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一猜“家乡的轮廓”。展示黑龙江省地图(天鹅形状),提问:“我们的家乡像什么动物?预设:天鹅追问:哪些地方是天鹅的头部、背部和尾部?”学生观察地图,尝试用教材中的描述回答(如大兴安岭是“天鹅头”、伊春是“背部”、煤城是“尾部”)。 通过地理形象激发兴趣,建立学习主题与家乡版图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林区人的愿望———守护绿水青山 1.阅读与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林区”,用表格对比大兴安岭和伊春的共同点与差异。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造林与护林并重”? 2.角色体验:分组扮演“林区干部”“护林员”“创业者”,讨论如何实现“林中经济更发达”。 每组汇报方案(如发展林下种植、开发生态旅游)。 (二)煤城人的愿望———从“黑色”到“绿色” 案例分析:展示四大煤城的现状(如鹤岗的石墨产业、七台河“城市矿产”基地)。 提问:“为什么煤城要转型?转型后可能带来哪些变化?” 活动:设计“煤城未来名片”。每组选择一个煤城,设计一张包含“新产业、新形象”的创意名片(如鸡西的石墨科技园)。展示并互评,评选“最具潜力转型方案”。 (三)口岸人的愿望———开放的窗口 地图探秘:在地图上标注黑河、绥芬河、抚远的位置,分析“三桥一岛”对贸易的作用。 思考“口岸城市如何利用地理优势促进家乡发展?” 模拟“中俄贸易洽谈会”:学生扮演中方企业代表、俄罗斯商人、政府人员,讨论合作项目(如进口木材、出口农产品)。 通过角色代入理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通过创意实践理解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多元路径。通过地理定位与模拟实践,理解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巩固拓展 情境任务:假设你是黑龙江省发展规划小组成员,从林区、煤城、口岸中各选一个建议,整合成一份“2035家乡振兴计划”。 各组用思维导图展示方案,教师点评并关联教材“知识窗”中的远景目标。 综合运用知识,强化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整体认知。 课堂小结 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家乡人的愿望”核心思想(如“生态优先、转型创新、开放共赢”)。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绘制家乡资源分布图,标注林区、煤城、口岸的位置及特色。提高作业:以“2035年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或手抄报,结合课堂方案想象未来场景。拓展作业:小调查员:采访长辈,记录“家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如煤城转型、林区保护)。 板书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件网) 家乡人的愿望 黑教版《人文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我的家乡 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 ? 天鹅 我的家乡 哪些地方是天鹅的头部、背部和尾部? 大兴安岭 伊春 煤城 “林区”人的愿望 林区人的愿望 大兴安岭地区,在版图上看是天鹅头的地方。大兴安岭人的祖辈成功挺进原始森林,将一车车上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到祖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他们期待家乡的山更绿,林更茂,知名的林产品品牌更多,林中经济更发达。 伊春,在版图上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