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四章 期末备考 (复习范围:4.1-4.6) 知识点一:土壤的成分 考点一、土壤中的生命与非生命物质 考点精要:土壤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指土壤中的空气、水分、有机物。 典例1.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2)48小时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知识点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考点一、土壤中的无机盐以及土壤的形成 考点精要:土壤浸出液在培养皿中经过加热蒸发后,发现蒸发皿内有残留物,这证明土壤中有无机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典例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分 B.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C.加速岩石的风化 D.增加空气的比例 考点二、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考点精要: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了。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种。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典例2.(2024八下·义乌期末)玉米等早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根据下表中土壤分类相关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导致玉米“霉根”的土壤是( )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可以 考点三、各类土壤的性状 考点精要: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典例3.(2024八下·柯桥期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诗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而绍兴镜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将在2024年的夏天尽情绽放。请问以下哪种土壤适合荷花的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各种土壤都适宜 知识点三:根与吸收 考点一、根的作用 考点精要: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典例1.(2024八下·浙江期末)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有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根能牢牢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 C.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 D.树大根深,蒸腾作用能力就更强 考点二、根尖的结构 考点精要: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