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独特的标志,这一标志不仅存在于良褚中心区 域,也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这表明良褚文化 A.初步形成了国家认同观念 B.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 C.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 D.神权信仰与周边高度一致 2.先秦时期的“五服”指受周王管制的诸侯地区,包括侯、宾、要、荒四外服,而内服则 为王畿所在,之后有所变化。图1到图2的变化体现了 海… 荒(狄】 一海一 要 荒 郡县(道) (我}要 宾 侯 邦外 荒!要 邦外 邦内甸 邦外 海 (道)郡县邦内甸郡县道) 一邦外宾 要 荒 要 荒 郡县(道) 要 荒 “海 海-一 要 图1西周“五服”示意图 图2秦汉“五服”示意图 A.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建立 B.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消亡 C.内地边疆一体化的形成 D.华夷观念趋于淡化模糊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 3.朱熹认为:通过格物的手段,为吾心已有之知增加知识,从而认识吾心已有之知, 对外物穷一分理,就为吾心增加一分知,于物之理穷得愈多,而我心之知就愈广。由此可 知朱熹 A.创立了心学流派 B.强调实践中加深体悟 C.丰富了儒经内涵 D.高度重视德行的积累 4.农作物的传人完善了食物结构。秦汉至唐宋传人内地的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 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消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 白菜。外来作物的命名由“胡”到“蕃”再到“洋”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C.商业贸易路线的不断扩展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1890年,近代外交家薛福成在《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疏》中说:“南洋各岛,华 民往来居住,或通商、或佣工、或种植、或开矿,不下三百余万人。”他主张“在南洋各岛添 设领事,议立专章。以期操纵由我,慰情于绝远,收权力于无形”。薛福成上疏意在 A.维护固有宗藩体系 B.谋取领事裁判权 C.采用近代国际法则 D.保护南洋华侨权益 6.19世纪中后期,中国知识界出现了阅读外国史学译著的热潮。日本学者的译著备 受瞩目,中国士人争相阅读。这些作品在借鉴西方史学编写体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落 后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崛起的可能性,对欧洲主导世界的观点予以批判。这一现象表 明当时 A.学术界掀起了抵制西学的潮流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各阶层共识 C.知识分子积极探寻强国御侮之道 D.日本史学研究水平已经超越西方 7.1926年于上海创刊的《良友》画报早期并没有鲜明的主题和主旨,也没有较为清晰 的脉络和层次。1928年,伍联德阐述了对《良友》新的定位和期许一“我们今日的中国, 民智未开,教育不振,就是因为书报太缺乏的原(缘)故…希望良友对于我们中国也有 普遍的贡献”。这一转变 A.体现了刊物的社会关注与担当 B.表明画报转变为学术性刊物 C.推动了教育救国理念的实践 D.促使上海成为办报最多的城市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