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北京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常考题型 一、新高考“热考题型”之“观点论证”类 阐释论证题目材料中呈现或蕴含的观点,而不要求学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这类题目材料或设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需要学生作出判断,然后进行阐释、评述、论证。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从命题角度看,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9题第一问,对史料研究问题的必需性,说明理由。 (2)从考查能力看,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 (3)从设问方式分类看 ①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论证。 ②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 ③归纳材料中的多种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1)观点要明确。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 如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在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2)表述成文是关键。要紧紧抓住以下两个方面: ①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②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析”,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3)认识、结论要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二、新高考“热考题型”之“修改补写”类 修改补写类试题通常以小专题的形式呈现,是对长时段某一专题历史事物发展演变的纵向横向考查,通常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对长时段、小专题的历史主干知识和阶段特征做准确记忆、理解和评价,对学生要求高,往往答题点只有一到两个,因此开放性和容错率较低,学生往往得分较低。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需要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 (1)材料中画线部分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的陈述。 (3)为……补充,并说明理由。如2021年河北高考第16题,补写一条唐初为解决世家大族势力膨胀而采取的措施。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 首先,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核心主题(如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等)。 其次,弄清表格和图片的横向、纵向的内在逻辑关联,围绕逻辑和主题务必要写清历史教材上的核心主干知识(重大事件、重要思想或理论、重要人物)或阶段特征,切忌偏颇,方便说明和阐述理由。 最后,考前主动整理和应对,进行小专题和阶段特征(如西方经济政策或经济思想专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共历次党代会的内容及意义、新中国外交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及“西学东渐”历程、中国古代各朝代及中国近代的阶段特征)的整理和分析,积累素材,避免考试时措手不及。 三、新高考“热考题型”之“合理解释”类 合理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合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