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讲的是什么故事? (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宗,从刑部侍郎 被贬为潮州刺史)。其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司马迁、 屈原……怎样才能使劝谏奏效?战国时期的邹忌却成功地劝说 齐威王从谏如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义, 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意义。 简介作品 新知讲解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例为国别体, 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我们学过一篇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也出自《战国策》。 新知讲解 作者链接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 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 认识邹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 进谏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 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 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 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侯。 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 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新知讲解 齐威王 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新知讲解 解题: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讽谏,用含蓄的话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 接受。 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讽: 纳: 谏: 新知讲解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 新知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朗诵践离 视频蓑衣孤客_标清.mp4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一)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新知讲解 (二)划分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新知讲解 积累词义、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译 要求:结合书下的注释和手头资料,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 用笔圈出 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组长提交小组。 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 1.经过疏通文意, 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提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句子不会翻译, 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吧! 新知讲解 解释红色字的词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修】长,这里指身高。【服】穿戴。【及】赶上,比得上。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