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杨绛 ———《史记·屈原列传》 史传的变奏 1.读准字音 谗谄( ) 惨怛( ) 谗人间之( ) 帝喾( ) 靡不毕见( ) 濯淖( )( ) 蝉蜕( ) 皭然泥而不滓( )( )( ) 楚将屈匄( ) 靳尚( ) 不如毋行( ) 令尹( ) 求忠以自为( ) 亡国破家相附属( ) 三闾大夫( ) 枯槁( ) 餔其糟而啜其醨( )( )( ) 物之汶汶( ) 温蠖(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我国史书体例(一)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我国史书体例(二) 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史记》的体例?创作的目的? 本纪(12) 叙述历代帝王和左右天下的代表人物。 世家(30) 叙述诸侯和对社会有突出作用的人物。 列传(70) 历代诸侯之外的名臣名人的事迹。 书(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表(10)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史记》的体例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 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翻译理解文本 任务一 疏通文意,要求逐字对译,字字落实,注意重要字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②楚怀王左徒③。博闻④强志⑤,明⑥于治乱,娴⑦于辞令。入⑧则与王图议⑨国事,以⑩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①也:表判断 ②为:担任 ③左徒:官名 ④闻:学识 ⑤志:记 ⑥明:明晓 ⑦娴:熟练、熟悉 ⑧入:对内 ⑨图议:谋划计议 ⑩以:用来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①,争宠而心害②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③宪令,屈平属④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⑤之,屈平不与⑥。因谗⑦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⑧其功,曰以为⑨‘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⑩屈平。 ①同列:地位相同 ②害:嫉妒 ③造为:制定 ④属:撰写 ⑤夺:强取为己有 ⑥与:同意 ⑦因谗:于是;谗毁,诋毁 ⑧伐:自夸、炫耀 ⑨曰以为:“曰”和“以为”是同义连用 ⑩疏:疏远 3、屈平疾①王听②之不聪③也,谗谄④之蔽明⑤也,邪曲⑥之害公⑦也,方正⑧之不容⑨也,故忧愁幽⑩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人穷 则反 本,故劳苦倦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