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总议题 分好“蛋糕”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议题一 议题二 议题三 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 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多样途径 找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 一、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 PART 01 名词点击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分给谁? 政府收入用于财政支出、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那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P45) 2023年国民总收入超125万亿元 (2)为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P44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补充)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性作用,核心)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44D1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材料:小政和小治是国企的员工,小政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和热情,工作业绩突出,工资加奖金13000/月。同事小治说,小政每月13000元,我只有4000元,这也太不公平了。 思考:(1)小政所在企业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 (2)你认为小政和小治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方式?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①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②范围 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农村经济中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所得。 ③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④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小提示: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具体形式 ①在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但福利不是。 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④集体经济中的村办企业所得分红、工资。 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中! 转让经营权不是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思考:现阶段,我国能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吗?为什么? 情景探究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看法1:平均分配 看法3:按劳分配 看法2: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 干多干少一个样,滋生懒汉 束 缚 生产力 普遍贫困 按需分配 前提:人们素质极大提高,物质极大发展,能满足人民各种需求。 按劳分配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 否定不劳而获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地位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人们劳动的性质 与特点存在差异 情景探究 按劳分配 前 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原因: (否定按需分配) (否定平均分配) (3)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