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例1及相应的练习 课型 预习课 新授课 √ 复习课 其他课 学习目标确定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现象、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卡纸 学习活动性质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理解运用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极限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有序 育人价值 正确价值观: 去伪存真的意识 √求真求实的态度 批判性的思维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守正创新的精神 必备品格: √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数学表达能力 缜密细致、有序做事的数学思维品质 言之有理、行之有据的数学解题习惯 关键能力: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 猜想与探究数学问题 提出数学命题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图示法 谈话法 发现法 尝试法 实验法 √情境法 其它 教学手段 教具 √学具 √信息技术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认识对称现象 请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虽然每幅图都各不相同,但是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教师活动: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呢学生活动: 像天安门、风筝、蝴蝶、树叶,这些图片都是左右一样的;空竹是上下一样的(点)。它们都是对称的。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感受余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通过讲解,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环节二:认识轴对称图形 观察发现,初步感知对称。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教师活动: 1.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对称现象? 2.动手折一折。 (1)请学生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先上下对折,有什么发现?再左右对折,又发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一画,剪一剪。(教学教材第29页例1) (1)出示例1。学生跟着操作: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一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上衣有什么特点。 (3)用铅笔画出这件上衣的对称轴。 (4)出示教材第29页例1中的三个图形,请学生在书本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活动: 1.交流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的对称现象。 2.(1)学生动手折一折,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集体交流时,强调:中间的折痕是它们的轴。 (2)明确:像刚才折出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的上下或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3.(1)学生动手操作,剪出一件上衣来。 (2)观察汇报:左右对称,两边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3)动手画一画上衣的对称轴。 (4)画出例1中三个图形的对称轴,同桌交流评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折,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两边都能完全重合,说明剪成功了。像刚才我们剪出来的这些图形还有个名字,叫做轴对称图形。环节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2.课本第29页“做一做”。 (1)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下面的图形,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3条 2条 无数条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环节四: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师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