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4057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文具的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64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文具的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学习者分析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每天都平平安安地回家,爸爸妈妈才放心;文具也有一个家,它们的家就是文具盒,也要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规范书写汉字。 语言运用:一字组多词,积累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审美创造: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学习评价设计 基础评价:朗读课文 巩固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提升作业:说说这个故事,读好人物对话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预习检测教师活动1 谜语导入铅笔和橡皮,它们统称为“文具”,板书课题。 文具的家是什么呢?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组内朗读课文。 出示词语,教师选择小组推火车。 教师引导识字、扩词。学生活动1 随课题写“文”,识“具”。 学生对照课件自我修正,自然段标注是否正确,师相机纠正。 四人合作朗读课文,组内互相评价。 词语检测,开火车读词语。 认识“新”字,了解“斤”字旁。 读一读,记一记,“新”“平”“些”生字扩词。活动意图说明: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谜语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让人人参与。环节二:问题梳理教师活动2 预设探究问题 1.贝贝为什么天天丢文具? 2.贝贝最后是怎样整理自己的文具的?学生活动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 思考核心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意在引导独立思考,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环节三:探究问题:贝贝为什么天天丢文具?教师活动3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贝贝天天丢文具的句子。 仿照课文说说,还有哪些文具有可能不见了? 你认为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造句“一……就……”。 贝贝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同桌二人分角色表演朗读妈妈和贝贝的对话。 评价学生的展示。学生活动3 1.梳理文本、勾画信息,借助插图,进行推断。 2.读课文1-2自然段,圈出贝贝经常丢的文具。(相机用生字卡片认识“丢”字) 3.仿照课文第1-2自然段,说一说贝贝还可能会有哪些文具不见了。 尺 子, 只( ) ( ), 只( ) 4.根据课文信息及插图说说,贝贝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重点观察贝贝的书桌) 5.读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一……就……”的句式并朗读、练习说话。(完成探究活动1) 一 回 到 家, 就( )。 一( ),就( )。 6.用“ ”画出课文中描写贝贝说话时表情的句子,体会贝贝的心情。 7.分角色表演朗读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8.展示表演。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如何读懂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提高学生整理、汇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贝贝 铅笔 尺子 转笔刀 丢三落四→ 仔细检查 ↓ 爱护文具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加一加,组新字。 亲+斤=( ) 女+也=( ) 海-氵=( ) 亻+子=( ) 此+二=( ) 苹-艹=( ) 照样子写句子。 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怎么 呢?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