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小公鸡和小鸭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话,篇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课文除了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以外,还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不仅懂得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还体会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受到启发,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朗读基础,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以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识字方面,由于学生识字的量还不是很多,识字的方法老师需要继续点拨指导,如猜字谜、偏旁归类识字、字理识字......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了解运用礼貌用语,体会汉语的不同情感表达。 语言运用:积累描述动作的词语,体会句子的生动性。 思维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前后文的关系。 审美创造:学会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快乐合作。 学习重点难点 1.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 2.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初读课文,感受童话之趣 活动二:语言品读,领略童话之妙 活动三:朗读体验,体味童话之美 教师活动1 活动一:初读课文,感受童话之趣 1.课件出示谜语: 嘴巴尖尖,头顶红冠,脚像竹叶,叽叽叫唤。 (小公鸡) 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 (小鸭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文 2.讲解河和说的书写 3.区分也 地 他并练习巩固 学生活动1 1生快速朗读课文 明确朗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认读 (1)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无拼音词语 活动意图说明 用录音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 教师活动2 活动二:语言品读,领略童话之妙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提问: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书中用了“一块儿”可以怎么说?(一同,一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这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梳疑: (1)为什么小公鸡捉到很多虫子? (2)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 3.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他们一个捉到虫子,一个捉不到虫子? 板书:捉虫子 4.指导感情朗读。 (1)想想:“小鸭子急得直哭”应当以什么语气读?小公鸡捉到虫给小鸭吃,小公鸡是那么热情地帮助别人,应当怎么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三)学习3、4段。 1.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 2.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2 1.学生自己读第一段,对照第一幅图,(出示图)小公鸡和小鸭子长得什么地方不一样? 2.本文主要讲了( 小公鸡 )和( 小鸭子)互相帮助的事。(小公鸡 )帮助(小鸭子)捉虫子,( 小鸭子 )帮助(小公鸡)捉鱼吃,还把落水的(小公鸡 )救上岸。 3.学生找出语句,对比读,齐读。 4.请同学读。 5.找出描写语句,读一读。想象情景。 活动意图说明 课标低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要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正所谓“词不离句”,可借助语境,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