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4154

18.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24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 cover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和会写的生字词; ②语言运用: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物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学 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 ④审美创造: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 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重点: 通过梳理表格感悟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并能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 体会动静结合展现出的水城夜晚美景,并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威尼斯的清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寰宇之旅此开启 今天,我们将开启寰宇之旅,第一站是“水上城市———威尼斯”。通过预习,说说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马克吐温,一同乘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欣赏它独特的风光。(播放视频)(2分钟) 二、信息交流,浮光掠影留印象 1.刚才威尼斯的风光,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出示:威尼斯三绝:碧水、蓝天、色调明丽的大理石。 师:威尼斯有这么多迷人的风光,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补充资料) 读完资料,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小结:小艇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马克吐温就是抓住小艇这一典型符号,展示一座城。正如我们要介绍龙岩,就是土楼,介绍安溪,就是铁观音,介绍厦门,就是鼓浪屿。这就叫抓典型。 三、任务牵引,言法共赏悟表达 (一)图文对比,感受小艇外形典型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共同完成一份旅游手账,向大家介绍水上城市威尼斯。正如马克吐温,我们聚焦威尼斯的小艇,从三个方面去探寻威尼斯这座千年古迹的魅力。 出示手账: 学生交流点评预习成果 后教点拨: 借助标点,梳理句群关系。 作者介绍了小艇几个特点?谁来说说他的依据是什么? 师小结:借助分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群关系,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所以可以概括为一点,概括简短些 ( 板书: 长 窄 深 ) 2.他们点分对了,但概括有什么问题? 师小结:比喻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但喻体不能作为特点。 这个语言还可以再简练些吗?(板书:两头翘) 3.理解修辞,感受动静之美。 (1)变换喻体,明效果。 点拨:如果我将新月换成香蕉行吗?又常见,又很形象,可以吗? (2)展开想象,悟动静。 一弯新月挂空中,几艘小艇卧在水面上,这画面为这威尼斯平添了几分———静态美 小结:所以这个静态的描写好在———这里的不仅写出了外形的特点,又富有美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出示水蛇图片,这水蛇身体细长,行动敏捷,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马克吐温,就是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小艇的特点深入人心。女生读静态的小艇,男生读动态的小艇。(板书:动静结合) 在你们的朗读中,这静如新月,动如水蛇的小艇,实在令人心生向往。 (二)沉浸体验,领悟驾驶技术高超 1.轻快灵活的小艇,得益于谁的功劳呢? 出示齐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呢 我们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成果。 不同情况 船夫表现 得出结论 速度极快、船只多 操纵自如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拥挤 左拐右拐挤过去 极窄 平稳穿过、速度快、急转弯 对比成果,现场交流 预设:这三种情况能否调换顺序? 小结:所以,作者就是这样,从船夫可能遇到的情况,还有船夫的表现,两个方面来表现。而且画面很有动感。 3.师生配合读。 老师读黑体字,同学们读红色字。 4.想不想亲身体验下?(播放视频) 看后交流: 当小艇逐渐靠近狭窄的转弯口时,你怎样的感受? 当小艇的船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