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为什么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3)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 (4) 这首诗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到了夜闻笛声,笛声引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赴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 (2) 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全诗表达的情感。 答: 5、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登楼远眺的生命悲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 (2) 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的情境 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仅思维万千,悲伤落泪。 比较阅读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曾说:“孤独是一种沉淀。”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诗人的“独”,但所处的场景和沉淀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甲诗中的“独”指诗人孤独一人面对眼前的茫茫宇宙,写出了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乙诗中的“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来表现诗人的高雅脱俗,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7、[甲]望岳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蓟门①祖 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钟:聚集。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自然钟爱泰山,将所有的美景都聚集于此,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的珍爱。割:分割,分开。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斩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景观,极有画面感。“割”字让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与奇险。 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甲]诗抒写诗人并不满足于望岳而想登上山顶一览盛景的心情,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乙]诗末联连用典故,写自己虽不能建立班超的功绩,但也要学习西汉人终军,主动向皇帝请缨,抒发了诗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