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印度甘地领 导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埃及扎格鲁尔 领导的 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 卡德纳斯 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知道埃及华夫脱运动的背景、性质、结果和作用;认识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意义。 2.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非暴力”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异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 3.认识到亚非拉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正义性、艰巨性以及民族独立和改革的合理性;通过本课学习,学习甘地、扎卡罗尔、卡德纳斯等人的斗争精神,感悟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01 02 03 目录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PART01 一战期间 征召了100多万人 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 负担了几亿英镑 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 《罗拉特法案》颁布 一战结束 农业歉收、疾病流行 1000多 万人丧生 幻想破灭 一战使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1918-1919年印度饥荒流行 1918-1919年印度瘟疫流行 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 1.背景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目的:以和平斗争方式,争取民族独立。 特点:非暴力(和平的)、不合作(不服从) 2.领导者:甘地(圣雄甘地)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报复的本质只会增加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 “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9000名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2.5亿不合作的印度人民” 国际非暴力日 10月2日 (圣雄甘地的诞辰) 3.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 内容 结果 1920-1922年 ①抵制在殖民政府工作 ②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③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④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出现暴力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发展本土手工业 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为什么出现暴力事件就停止运动? 反映出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 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怕爆发革命,失去对运动的领导权。 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 4.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文明不服从运动) 时间 内容 结果 1930年—1934年 ①降低田赋 ②释放政治犯 ③废除食盐专卖法 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自取海水制盐 局限性: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没有使印度获得真正的独立。 甘地在海边捡起盐块 “食盐进军” 进步性: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