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10.纸的发明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文紧扣单元主题,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他们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课《纸的发明》从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魅力,与他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主题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因阅读经验尚且不足,导致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单元主要从学习表达角度提出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集结了古人的智慧,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思维能力: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审美创造: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存、普”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世、界、伟、录、保、存”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世界”等16个词语。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多音字,会写词语。能够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能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的某个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教师活动1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5.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纸的发明学生活动1 1.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全班书空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活动意图说明:由四大发明导入课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环节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教师活动2 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出示: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出示字词。 出示: 存 普 制 糙 蔡 伦 累 切 便 鲜 欧 洲 社 造纸术 世界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1)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 (2)正音:存 (cún)、糙(cāo)。 (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 出示: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出示图表)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