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5671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8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10.纸的发明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纸的发明》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文紧扣单元主题,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他们思维活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课《纸的发明》从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魅力,与他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主题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因阅读经验尚且不足,导致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单元主要从学习表达角度提出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集结了古人的智慧,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思维能力: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审美创造: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概括自然段大意,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难点: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多音字,会写词语。能够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能借助流程图,梳理一个传统节日或节日中的某个环节的过程,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能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记录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教师活动1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将课后习题的图表补充完整。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3.再次默读第4自然段,解决问题。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词画出来。(剪碎、切断、浸、捣、捞、晒) (2)回归课文段落,学生自由朗读。 (3)体会连续使用多个动词的作用。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到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4.概括大意,提炼学习方法。 (1)课文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写了什么?(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2)默读课文,自主填写思维导图。(出示思维导图) 出示: (3)交流反馈。 (4)借助导图,拓展训练:借助思维导图,说说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5)组内练习,全班交流。 (6)提炼学法:第4自然段是围绕“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来写的。学生活动1 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回顾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小组合作讨论一起完成课后习题的图表。 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并概括大意,提炼学习方法,并交流反馈。 借助思维导图并且拓展训练:交流讨论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活动意图说明: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环节二:拓展延伸,感受贡献教师活动2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