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点专题:名篇名句默写-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1.诗词填空 (1) 有一颗会怜悯别人的善良的心是仁义之人的最高境界! 正如《 孟子》 中所言 , 。 (2)爱国是我们奔腾的血液。王昌龄以《从军行》中的“ , ”表达战士以身许国的豪情;陆游迎着秋晓的凉意,替金统治地区的百姓喊出了“ , ”的心声。(4 分) 2.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吟诵,千古不衰。现在就让我们踏上诗词之旅,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1)古诗中有诗人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在唐朝王昌龄笔下,身经百战的将士在边塞立下豪壮的誓言:“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古诗中有诗人收到捷报的狂喜,唐朝的杜甫想要伴着春光纵情高歌,开怀痛饮,他提笔写下:“ ,青春作伴好还乡。” (3)古诗中有依依不舍的离别,唐朝的李白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送别去扬州的友人孟浩然,他不舍地写下:“ ,烟花三月下扬州。” (4)古文中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 。 (5)君子和小人看重的并不相同,正如那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不能做坏事,因为“ , 。”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青春作伴好还乡”体现出诗人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喜悦;“ ,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边疆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孤帆远影碧空尽, ”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军神》一文中,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是 。 (3)《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的理解是: 。 4.根据情境进行默写 (1)童年是诗意的。范成大眼中的孩子是勤劳的“童孙未解供耕织, ”;杨万里笔下的孩子是天真的“ ,彩丝穿取当银钲”;《世说新语》中的杨氏子回应孔君平一句“ ”,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感叹此子“ ”。 (2)做人要像《孟子》中所说的那样“ , ”,要有仁爱之心。面对作恶多端的坏人,我们坚信“ , ”,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5.填空题。 (1)古诗中的情意真挚感人:“ ,便下襄阳向洛阳”表现了杜甫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临行密密缝, 。”传递的是母亲对游子的不舍和牵挂;“ ,唯见长江天际流。”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有很多中国古典名著等着我们去阅读:从 千里走单骑中可以领略英雄的侠肝义胆;从 率军三打祝家庄能感受英雄的豪情壮志;从 葬花中去体会命运沉浮、人情冷暖。 6.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不变的基因和底色,是爷爷教导我“ ,必自毙”“君子喻于义, ”的做人道理;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的天伦之乐;是“ ,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是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 ”的爱国之志;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铮铮誓言。 7.根据语境完成填空。 (1)古诗中的“趣”是“稚子金盆脱晓冰, ”的天真;古诗中的“景”是“ ,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好;古诗中的“悲”是“遗民泪尽胡尘里, ”的伤痛;古诗中的“喜”是“却看妻子愁何在, ”的兴奋。 (2)古文中的“智”是《杨氏之子》中的:儿应声答曰:“ 。”所填句子的意思是 ,从中体会到杨氏子是个 的孩子。 (3)名言中的“理”是《论语》中的“ ,小人长戚戚”;《孟子》中告诉我们“ ,仁之端也”;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就如《自相矛盾》中所说“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8.根据平日的积累完成填空。 (1)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诗词里,有“草满池塘水满陂, ”的美丽风光,有“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忠肝义胆,有“月出惊山鸟, ”的恬淡幽静。 (2)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的夜晚,远处的几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