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5850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重点专题:文言文阅读与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98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阅读,答案,鉴赏,词曲,文言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点专题:文言文阅读与诗词曲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株: 走: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守株待兔”的意思?请找出原文,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原文: 句意: 3.这个人的结果是: (用原文回答)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填序号) A.兔子不会再撞到树桩上了。 B.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 读游戏之乐 游 戏 午饭已毕①(bì),先生率②(shuài)学生,集于体操场。或唱歌,或击球,或抽陀(tuó)螺(luó),随意游戏。及闻铃声,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注释】①毕:完成,结束。②率:带领。 (选自《民国老课本》)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B.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C.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D.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6.文中的“先生”,我们现在称为 。 7.学生们都在玩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8.猜一猜,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或唱歌( ) A.或者 B.有的 (2)及闻铃声( ) A.用鼻子闻味道。 B.听到 (3)无一后至者( ) A.迟到 B.后来 材料四: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jù契③qì其舟,曰:“是吾④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⑥此,不亦惑乎⑦?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①涉:过,渡。⑤求:寻找。②遽:急忙,立刻。⑥若:像。③契:用刀刻(记号)。⑦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④吾:我的。 9.楚人在过江的时候,他的剑怎么了?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抄下来 10.楚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找剑的? 11.楚人能找到自己的剑吗?原因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12.请你用一个成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外阅读。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②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 ②坠:落,掉下。 14.给这篇文章选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 A.《小猫钓鱼》 B.《猫捕鱼》 C.《猫坠水》 15.“欲捕食之”的意思是: 。 16.“全身皆湿”的原因是(  ) A.不小心掉进水缸了。 B.进入水缸捉鱼了。 C.被鱼溅起的水弄湿了。 1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这是一只 的猫。 二、诗词曲鉴赏 18.课内阅读。 清明 [唐]杜牧 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3)仿照例子,再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传统节日信息收集卡”补充完整。(卷中出现的不算) 节日名称 相关诗句 节日习俗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阅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一人”指的是(谁) 。 20.诗中提到的重阳节风俗有( )(多选) A.采菊 B.登高 C.插茱萸 D.祭拜祖先 21.下列诗句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内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 , _____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 , _____ 。 22.把古诗补充完整。 23.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 和 。 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