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2713

2015—2016上海教育出版社(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件:第27课《天时不如地利》 (共85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40869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单元,85张,天时不如地利,27课,课件
  • cover
课件85张PPT。《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民与上同意也。天时不如地利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相结合,体会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学习目标【重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轻重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2.?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难点】?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解题: 古义: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今义:站在正义方面,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今词义 文学常识:2 孟子政治上主张有哪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的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仁政” (法先王,行仁政) “民贵君轻”(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 “性善” 本文的政治主张是;反对不义战争,主张以“仁政” (法先王,行仁政) 统一天下 学习指导 先要懂得词义、句意,在此 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 识文章的论述特点。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粟s? 夫fú 畔pàn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guōsùyùpà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3、城 非 不 高 也 。4、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注音和节奏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úguōsùgu?qīpàn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于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读准红色的字的音夫 fú 委 wěi 粟 sù 溪 xī 畔 pàn 戚 qī 寡 gu?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分小组接力诵读,看谁读的好! 2)你能告诉大家哪些词较重要吗? 3)对照课下注释,试疏通大意 重点探究翻译第1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翻译第2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郭,外城。①而,表修饰; ②而,表转折,却。夫,句首发语词。翻译第3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坚利,坚固锋利。米粟,指粮食。是,代词,这。翻译第4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内亲外戚以,凭,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