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27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共78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4315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单元知识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22 《礼记》二则 23 《马说》/韩愈 24《唐诗三首》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 知识积累: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 ·理解课文核心思想,如《庄子》的“有所待”哲理、《礼记》的“教学相长”和“大同”理想、《马说》的托物寓意手法等。 一 复习目标 二 能力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梳理文章逻辑。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技巧,如类比推理、托物寓意。 素养培养: ·感悟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及对现实的关怀,培养家国情怀和批判性思维。 三 北冥有鱼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作者简介 疏通文意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移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移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思考探究 1.讨论:说说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主要写了三层意思:一是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二是鹏鸟南飞有所凭借;三是仰观苍天有所局限。 2.课文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主旨归纳 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万物有所待。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疏通文意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主旨归纳 庄子一生崇尚自由、追求天性,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 本文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应以一种诗意的眼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 《礼记》二则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成书于汉代,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与《周记》《仪礼》合称“三礼”,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书 书中的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深刻精辟的名言警句,这些内容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卷网-2008年版)《学记》篇。 书 《学记》是《礼记》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