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自相矛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文言文的学习方式还没完全掌握,方法还需要老师引导,因此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本课有一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如“坚”是“坚固”的意思,“利”是“锐利”的意思。也有古今意思不同的词,如“陷”为“刺破”,“或”为“有的人”。教学本节课时,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读准“鬻、誉、弗、夫”等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组词等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 3.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背诵课文。 难点: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孩子们,哪吒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上课呢! 哪吒:大家好,我是哪吒,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称是看图猜寓言故事。 1.出示学过的文言文的图片(《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根据图片猜测相应的文言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矛”“盾”,提示书写要点。 3.齐读课题。 4.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反复朗读,理解字义 1.反复朗读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分钟时间,时间不到,读书不停。 (2)汇报朗读,难字认读,放大镜功能放大“鬻”,放在文中读。 (3)借助节奏线读。 (4)分小组比赛读。利用小组挑人,每组随机抽取一人。 (5)师生合作读。 (6)放在竹简上读。 2.理解文言文 (1)理解“鬻”和“誉”。 ①楚人“鬻盾与矛”,就是楚人在干什么呢? 借助注释,理解“鬻”是“卖”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誉”是“夸耀,称赞”的意思。 (2)根据注释理解“弗、夫”的意思,并了解多音字“夫”在句首的读音。 (3)读好语气。 (4)师生合作读。 (5)放在竹简上读。 三、创设情境,推销盾和矛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热闹的集市。楚人正在推销自己的盾和矛。请大家默读课文,用 画出楚人说的话。 1.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的? 指名读。读出盾的坚固。读出叫卖的感觉。 2.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矛的? 指名读。齐读。 3.示范读。 4.连线小记者,采访楚人。 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吸引来了小记者,我们连线小记者,到现场看看。 快用咱们自己的话帮楚人夸一夸他的盾和矛。同桌之间练一练。 帮楚人夸耀盾。 “坚固”———坚”。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莫能陷”。 帮楚人夸耀矛。 围绕着矛的特点“利”来夸。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无不陷”。 小组合作,走进人物内心,探寻思维过程。 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出现哪些情况,得出什么结论?集体智慧大,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倒计时3分钟) 楚人会怎么想? 因而———其人弗能应也。想象他当时是何种神态? (5)你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作为一个商人,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这是他的正常思维。 楚人夸盾和矛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没有考虑到盾和矛之间的关系。盾和矛一个是防守的,一个是进攻的,攻守之间要一决高下,而且两者皆胜,又岂有这种可能呢?所以只能是自相矛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