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583

19.牧场之国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8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牧场,之国,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牧场之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牧场之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荷兰的风光。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描绘了荷兰的牧场上绮丽而壮观的景色。本课在描写景物时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不同时间荷兰牧场的风光。 学习者分析 小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激发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由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用声音、动作、情感实施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积极提倡和推行丰富阅读形式的教学理念,落实新课标,创设任务情境,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确定 ①文化自信: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4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6个词语。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③思维能力: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④审美创造: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并想象画面,感悟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 难点:通过圈画出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拟人句,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积累一些写景物的拟人句,为以后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的夜晚之美 教师活动1: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牲畜们生活得真悠闲。是什么滋养了这些牲畜呢? 丰美的水草滋养了牲畜,辽阔无垠的原野为牲畜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课文中除了写成群的牲畜,丰美的水草,还写了什么?(挤奶的人)咱们把挤奶的人叫作牧民,拿笔画出描写牧民的句子。 出示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你还从哪个句子看出人们对牲畜的关爱? 出示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 言。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牧场完全安静下来是怎样的? 出示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5.牲畜们生活得如此闲适、安宁,水草长得如此丰美,还得归功于谁呢?(牧民)在牧场之国,人、动物与大自然三者生活得非常和谐,正是这种和谐构成了牧场的和谐,真可谓是“牧场宁静又和谐”。难怪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牧场宁静又和谐)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学生活动1 学生总结:是草原,是运河 (指名学生读) 学生同桌讨论得出结论:我由这个“才看见”想到牧民们白天不会来打扰牲畜自由自在地生活,只在傍晚过来挤奶,体现出牧民对牲畜的关爱。 (指名学生说)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学生畅所欲言:我体会到牧民就算来到牧场,也尽量不打扰牲畜的生活,让牲畜生活在安宁、恬静的环境之中。 指名学生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牧场上安静祥和、宁静之美 —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技巧,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