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5.琥珀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琥珀》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的。课文开头就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给人一种神秘感,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接着,课文用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特琥珀的形成过程;然后,又讲述了这块琥珀被一对父子发现的过程;最后,简要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课文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合理推测与故事讲述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趣味性。 本单元是科普文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基于四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之阅读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富有好奇心的良好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途径“试着解决问题”,培养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琥珀》作为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使命。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 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学习重点难点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与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1.提出问题:琥珀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适当指导并评价补充。 学生活动1 1.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琥珀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自学补完充完成探究活动一。 2.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推测依据 结合阅读链接 说说你的发现与时间有关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阅读链接运用了科学性 说明方法,语言比较严 谨,科学性较强;课文 中的表达是文学性说明 方法,情节生动,可读性、 趣味性更强。与松树、 、 有关 与 有关 与 有关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单元导语页开启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人文主题有整体认识。直观的琥珀图片和有关琥珀的介绍能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期待。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别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对于字词内容的学习就是学生分享和交流,并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测,夯实基础知识。环节二:教师活动2 1.琥珀的发现与人类文明进步有怎样的关系? 2.组织交流并补充。学生活动2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小组内交流:人类从琥珀中获得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观看视频,谈谈:人类从琥珀中还获得了什么? 小结: 科学价值:通过对琥珀中昆虫化石的研究,能够了解生存于远古不同时期昆虫化石群落的面貌和当时的生存环境。 (2) 文化价值:琥珀不仅代表了历史的演变过程,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活动意图说明:环节三:回忆提问的角度能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更加符合学生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