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2) 第5章 制造技术与工程 引入新课 陶瓷器包括陶器和瓷器 在古代,人们将泥土烧制成陶器用于盛物,将蚕丝织造成布匹用于制衣。 什么是陶器和瓷器?两者一样吗? 陶瓷器是怎样制造的? 新课教学 三、陶瓷器的制造 新课教学 陶器: 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瓷器: 因此,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 陶瓷器的区别: 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 陶土含有较多氧化铁, 1、材料: 2、烧制温度: 焙烧陶器时,温度约为900 ℃, 瓷器焙烧温度在1200 ℃以上。 新课教学 我国瓷器的发展: 古时候中国瓷器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南亚,再由这些国家传到欧洲各国。 中国瓷器驰名世界,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 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由白瓷到彩瓷的发展过程。 新课教学 1.陶器与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陶器质地粗糙、有颗粒感,瓷器质地细腻光滑;陶器吸水性强,瓷器几乎不吸水;陶器强度较低,瓷器强度较高;陶器颜色较单一,瓷器颜色丰富。 有关因素:1、原材料不同;陶器一般用黏土,瓷器一般是用高岭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烧制温度在900℃左右,瓷器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3、釉料、施釉不同;陶器表面施有高温釉,瓷器一般不施釉或施低温釉。 新课教学 2.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 古代陶瓷器用途广泛。 1、日常生活用品。 用于制作餐具,像碗、盘用于盛食物;壶、杯用于盛酒水。也用于制作容器,如储物罐。 2、建筑材料。有陶制的瓦片用于盖房。 3、艺术品。陶瓷器被制成精美的摆件和装饰器具,体现审美价值。 4、生产工具。如陶网坠、陶纺轮、陶子弹等,用于捕捞、纺织、打猎等。 新课教学 陶瓷器制造的一般步骤: 主要有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及烧制等步骤。 1.揉泥:目的是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缺少这一工序,坯体中容易出现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2.制坯:在泥揉妥后,即可开始制坯,依据最终的器型做出大致相应的坯体。 新课教学 3.干燥:坯体成型后,自然晾干。 4.素烧:将干燥的坯体烧到800~900℃,使坯体变得较牢固,以减少在搬运、施釉时发生的破损,且坯体较容易吸附釉料。 5.施釉:釉就是陶瓷表面那层光亮、类似玻璃的物质。 釉的原料一般是矿物的粉末,用水调和成釉浆。 施釉即将釉浆均匀地加在坯体表面,以待烧制时釉能熔在坯体表面。 新课教学 施釉的方法有浸釉法、淋釉法、刷釉法、荡釉法及喷釉法等。施釉可使陶瓷更实用、美观。 新课教学 6.烧制:烧制陶器的窑炉有柴窑、煤窑、气窑、电窑。 目前,人们通过精确地控制温度,使釉料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变化而烧制出精美的成品。 陶器烧制温度低于瓷器。 新课教学 视频:陶器的制作过程 新课教学 陶瓷用途广泛,用陶瓷可制造日用餐具、卫生器具、建筑瓷砖、绝缘体、火花塞、耐酸碱的化工器皿等。近年来,人们制造了更精密的陶瓷材料,具有坚硬、耐磨、耐高温、耐腐蚀和优异的光、热、电、磁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与电气工业、机械与汽车工业、医疗器材制造、通信工程与军事国防工业。 工程实践 设计与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目标 了解陶瓷制作过程,制作具有创意的陶艺作品。 器材 如图5.2-20所示。 过程 1.展开想象,设计具有创意的陶瓷日常用品,画出草图。 思考:怎样的设计能使作品稳固站立,不容易垮掉? 揉泥时,加水不能太多。 新课教学 2.选用如图5.2-21中的一种方法,将设计概念加工成型,制作出你所喜爱的陶艺作品。 (1)手捏成型:通过双手对陶泥的揉捏,制作陶瓷坯体,如图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