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8184

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三诊)地理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399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重庆市,图片,试卷,地理,三诊,康德
  • cover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城市热岛效应是在城市化地区的人为因素和局地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强弱通常用热岛强度(城乡两个 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地理 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反映。河套平原某城市(107°30E,40°30N)南临黄河,北靠阴山,西为乌兰布和沙漠,郊 区沙地面积大。图4为该城市不同季节一日内的平均热岛强度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 地理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8.下列时段中,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1.5 。春季平均一夏季平均秋季平均冬季平均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春季上午 B.夏季中午 隆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南部,平均海拔3890m,地势连绵起伏,山岭河流纵横交错,藏族居民占99%以上 C.秋季下午 D.冬季夜晚 当地部分村落遵循“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的生态观布局,青稞种植地与聚落融为一体,构成一个 505 9.夏季14:00-15:00,该城市出现负热岛强度 生产、生活、生态共生共融的有机整体。图1示意当地村落布局。据此完成1一2题。 (即郊区温度高于城区温度)的原因最可能是 1.依据“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原则布局的村落主要分布在 A.城、郊热力性质的差异 A.山腰缓坡 B.近岸阶地 D 5 B.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C.河岸低地 D.山顶坪坝 C.郊区蒸发量远大于城区 2.青稞种植地与聚落融为一体的布局,体现的生态效益是 、一道路 4时 6时8时 10时 D.城区夏季大量使用空调 A.就近获取食物 B.提高生物多样性 青稞 沙棘林 10.研究者指出: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该城市热岛的 图4 C.丰富物种数量 D.防止水土流失 图1 形成。该城市在每天热岛现象突出的时段可能出现 供冷度日数(CDD26)指的是当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进行全年累加得到的数值,该数 A.积状云 B.龙卷风 C.辐射逆温 D.雷暴天气 值是评价一个地区空调制冷所消耗能量的重要指标。图2示意我国不同海区海陆供冷度日数。据此完成3一5题。 因挤压隆起的川东平行岭谷区,其主山脉两侧常形成大范围单斜山构造地貌(由一定范围内倾斜方向和倾角大体 3.下列地区中,理论上单位面积供冷所消耗能源最多的是 800r A.济南市 B.广州市 700 一致的岩石组成,构造坡较缓,剥蚀坡较陡)。华蓥山北端西坡的某单斜山地区岩层孔隙连通性砂岩比泥页岩好,地表 600 常常“一场大雨到处淹,十天无雨遍地旱”,当地计划修建蓄水池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图5示意该单斜山构造。据此 C.永暑礁 D.福州市 5004 完成11~12题. 4.影响南北方城市供冷度日数的直接因素是 400 泥质砂岩 11,与该单斜山地貌形成关系最紧密的是 A.高温期长短 B.城市规模 济南市 泥页岩 C.下垫面性质 D.距海远近 200 A.岩性硬度 121 5.北海区海岛城市与内陆城市供冷度日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断层裂隙 04 A.冬季海洋散热作用强B.冬季海洋吸热作用强 北海区东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南海区 C.褶皱张裂 内险区域圆海岛区域 C.夏季海洋降温作用强D.夏季海洋增温作用强 D.温湿气候 图5 图2 12.该地修建蓄水池,优先选择的位置是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路网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楚科奇自治区的路网密度值约为0,为全国最低。2005-2019 A.单斜河谷岸边,砂岩出露较多处 B.剥蚀坡中部,砂岩出露较多处 年,西伯利亚地区的交通网络密度均值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公路网密度的增长,其铁路网密度未有显著变化,其铁 C.构造坡顶部,泥页岩出露较多处 D.构造坡顶部,岩层倾角较小处 路设施建设和更新缓慢。图3为俄罗斯东部铁路线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文材料推测,西伯利亚公路 江西省东北部某城市的中心城区位于该市中北部,丹霞地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