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 童年的水墨画 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 学习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 2.初读诗歌,了解组诗。 3.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江上的画面。 4.背诵《溪边》。 5.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难懂的诗句。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认字 水墨画 mò 染绿 rǎn 破碎 suì 浪花 lànɡ 溅起 jiàn 凉爽 shuǎnɡ 娘粮狼 识字游戏 染绿 墨水 浪花 溅起 清爽 整体感知 《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童年的水墨画》是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之为组诗。 《溪边》《江上》《林中》这三首小诗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每一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每一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通过刚才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三首小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不同场景。 溪边 江上 林中 钓鱼 戏水 采蘑菇 互动课堂 让我们先来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 我会画上垂柳、山溪、钓竿、人影、红蜻蜓、鱼儿、草地…… 我会把人影涂上绿色,把蜻蜓涂上 红色,一红一绿,形成对比。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比喻 把溪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写出溪水很平静、清澈的特点。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比喻 山溪,就是 两旁都有 。山是 的,溪水如镜。_____,山溪就如“绿玉带”了,所以才有“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小溪 山 青翠 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绿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蜻蜓能立在钓竿上,突出了环境的 。 安静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听 觉 视 觉 画面由 变 。 静 动 溪边不但有美景,还有动人的笑声。谁在溪边?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快乐? “ 钓竿”说明有人在溪边钓鱼,“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说明有鱼上钩了。 钓鱼人把鱼儿放在草地上,笑声和鱼儿的蹦跳声一起传开来。 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闭眼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首诗前四行和后两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前四行,小溪、垂柳、红蜻蜓,应该读得( ),后两行,扑腾,碎了,蹦跳着,应该读得( )。 A.安静舒缓 B.活泼欢快 A B 抓关键词,背一背。 垂柳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溪边钓鱼是快乐的,江上也藏着快乐呢,你能找一找吗?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画出孩子们戏水快乐的动作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 比喻小孩的胳膊, 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表演一下吗?猜一猜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手在水中 , 溅起 。 不停地挥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