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23分) 沿着中国的时间长河寻觅,我们可以看到硕果累( )累的科技成就:地动仪、指南针、造纸术……可以看到先贤们①zhì huì的结晶:《论语》《孟子》……可以看到宝贵的②lì shǐ文化遗产:故宫( )、③zhào zhōu qiáo、苏州园林……可以看到别具匠( )心的艺术珍品: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中国还有④shì jiè上唯一仍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汉字不是僵硬的⑤fú hào,而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有的汉字能让你感到光亮,如“太阳”“月亮”;有的汉字能向你传递情绪,如“哭”“笑”;还有的汉字能令你肃然起敬,如“天”“地”…… 这些共同组成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⑥wěi dà的中华民族,凝聚成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⑦hún。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的根都深扎在这片土地上,时间和距离也切( )不断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1.在括号内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5分)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规范。(7分) 3.以下是对语段中提到的几种事物的说明,其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了指南针,即使身在野外,也能准确地辨别方向。 B.虽然《清明上河图》上画的人很小,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很清楚。 C.苏州园林因为是游览胜地,所以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4.画“ ”的句子运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叙述方式。请你照样子,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5分) 5.我知道“雅人四好”指 ,《清明上河图》属于其中的 。书画创作需要用到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被称为“ ”。(3分) 二、综合性学习。(15分) 近期,班级准备开展“中华传统节日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吧! 1.【节日知识】照样子,根据你收集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填表。(6分) 节日 时间 节日习俗 清明节 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祭祖、扫墓、踏青等 2.【节日竞猜】下面是同学们准备的诗句,请你猜猜它们描写的节日。(3分) 小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华: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小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节日宣传】小岚准备了一些传统节日宣传画。下列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 )(3分) 4.【活动感悟】下面是小军写的活动结束语,请帮他补充完整。(3分) 过春节时,我们依然如王安石笔下的人们那般喜悦:千门万户曈曈日, 。清明节,我们的心情和杜牧笔下的行人是那么相通: ,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使不是重阳节,在其他节日里,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也如王维笔下的那般深沉: ,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们,传承好、发扬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内阅读。(16分)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段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意思。(4分) 2.选段是怎样把造纸的过程写清楚的 摘录关键字词把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4分) 3.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多选)(4分) A.造纸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造纸。 C.造出的纸价格便宜。 D.造出的纸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4.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造纸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古人在推动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