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部分教材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 主义 历史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你知道哪些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恩格斯 老子 孔子 朱熹 王阳明 你知道下列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吗? 要遵循客观规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 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用呢?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英语单词 philosophy [fi'l s fi] 源于希腊语 philosophia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追求 + 智慧 = 爱智之学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产生于生活实践,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来源和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一、哲学的起源 2.哲学的产生/起源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注意:人们研究、创立哲学,绝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探索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史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 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是否都是正确的? 一、哲学的起源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4 相关链接) 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一、哲学的起源 4.哲学对生活的作用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意: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但不能说“生活即哲学”。只是生活却缺乏对生活的追问和思考,也不能产生哲学,不能说“有了生活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哲学”。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