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0516

2025中考名著知识点清单——儒林外史 素材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35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中考,名著,知识点,清单,儒林外史
  • cover
2025中考名著知识点清单———儒林外史 一、文学常识 1.内容及主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2.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二、内容详解 1.主要人物及形象 (一)范进 他二十岁开始应考,考了三十五年,屡试不中,但依旧热衷于科举。他不顾戴孝在身,跑到高要县汤知县那儿去打秋风,丁忧期间,吃大虾元子,说明他迂腐、虚伪。身为主考而不知苏轼为何人,说明他没有真才实学,迂腐无能。范进中举前唯唯诺诺,对胡屠户等人的谩骂逆来顺受,怯懦麻木;中举后,与张静斋官场应对,显示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 通过对范进的塑造,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性格 1)热衷功名: 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怯懦麻木: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3)迂腐无能: 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4)虚伪奸诈: 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和范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二)周进 周进是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度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三)杜少卿 优点: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装病拒绝应征出仕;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出资翻修祠堂,赠送银子给鲍廷玺组建戏班、赠与管家银钱以备办丧事。还资助过杨裁缝、郭孝子等;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携妻游清凉山,反对纳妾,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杜少卿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在杜少卿身上寄寓着自己安贫乐道、恬然自安、鄙弃琐屑世务、追求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同时,借这一形象列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 缺点: 他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