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山地回忆 孙犁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壹 贰 叁 肆 梳理小说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主题。 结合关键语句,品析人物对话,把握妞儿人物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切的鱼水情。 (重点) (重点) (难点) 情境创设 课本剧《山地回忆》工作人员分组及任务明细 工作人员 任务明细 指导组 专业指导,介绍孙犁,讲解散文化小说基本知识,为排练奠定理论基础。 编剧组 化繁为简,用精炼的语言梳理小说情节。 道具组 准备课本剧演绎过程中需要的道具,明确其作用。 布景组 选择课本剧合适的演绎环境。 演员组 品析自己的台词、动作、神态,揣摩角色的形象特点。 宣传组 在宣传海报上设计宣传语,积极宣传本班参赛课本剧,吸引更多观众在演绎中为我们投票。 进行专业指导,介绍孙犁,讲解小说创作背景,点明小说的艺术特色,为课本剧编排奠定知识基础。 指导组任务 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作者聚焦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边区军民抗战生活的散文和小说,有《山地回忆》《白洋淀纪事》等。 在创作中,作者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集中笔墨书写战争中的人性美。 这篇小说写于1949年12月,时值共和国初创,政治上尤其需要加强军民军政团结之际。这不仅是扫清国民党及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彻底解加中国、保卫年轻共和国的需要,也是告诫进城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需要。这一历史的命题,就是《山地回忆》的时代背景。 作者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其小说秀雅、隽永,富有诗意,有“诗化小说(散文化说)”之称。 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 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作者及背景介绍 阜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为全山区县。因地处太行山中北部东麓、两省四市九县交汇处,素有“翼晋咽喉要道”之称。 1937年,八路军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华北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长达11年的战争岁月里,阜平曾长期是晋察冀边区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有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为国捐“模范抗曰根据地的模范县”之称。 关于阜平 作为本次改编课本剧的编剧,将如何向演员介绍这篇小说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并在课本上标画批注。 编剧组任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内容 “我”因为想给朋友买布,回忆起抗日战争期间,在山村的河边遇到妞儿,她用白粗布为“我〞做了一双袜子,“我〞帮助妞儿家贩枣,妞儿用赚的钱购买了织布机。后来,我的袜子被水冲走,开国大典那天,“我"给妞儿全家买了布,从大伯口中得知妞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2.梳理小说主要事件 “我”想给朋友买布 回忆 “山地蓝” 回忆 山地生活 河边 偶遇妞儿 妞儿为 “我”做袜子 “我”帮 大伯贩枣 妞儿 买织布机 妞儿 学会织布 洗澡 丢失袜子 给大伯 全家买布 准备拍摄过程中需要的道具,明确其作用。 道具组任务 1.找出文中关于“袜子”的内容,小说中为什么要写“袜子”? “我〞在寒冷的冬天都没有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