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2.3 用沉的材料造船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用沉的材料造船》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中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用沉的材料造船的方法及原理。教材通过让学生尝试用金属等沉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船,分析船的载重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等科学概念,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力学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物体沉浮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尚未深入探究其背后原理。在动手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手工操作基础,能够完成简单的材料加工与组合。然而,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制作,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沟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主导性过强,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船是利用浮力承载货物的交通工具,了解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形状等因素有关。 (科学思维)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优化设计思路。 (探究实践)经历用沉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船的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材料加工与模型制作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在不断改进小船设计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出示船的图片,请学生说说竹筏与独木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2.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引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探究与发现 活动1: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 1.教师先将没有经过任何造型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实验是否能沉入水底。 2.让学生观察结果,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 3.教师出示铝箔纸。谈话:这种纸的材料是铝箔,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铝箔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沉下去。我们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是否可以浮到水面上,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4.指导学生按照活动手册的方法记录,明确先画设计图,再按图纸造船。 5.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图纸造船,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对设计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6.展示各组的设计图与作品。思考:沉的材料为什么能浮起来? 7.小结: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活动2:把船轻轻放入水中,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看它们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圈 1.提问: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让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浮起来的方法了。我们做的船载重情况如何呢? 2.提出研究任务及要求:反复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最多装载多少个垫圈。 3.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两种船各自承载最大量的垫圈数。 4.学生分组活动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完善小船,使船的载重量增加。 5.小组汇报交流船的载重情况。 研讨与拓展 1.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 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形,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