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学情评估 亲爱的同学,展卷安!让我们一起开启美好的语文之旅……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小华想用诗文名句丰富“笔下的文化遗产”展板内容,请你帮他补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诗文原句。(10分) 文学作品中的诗情 (1) 南渡逃亡时,李清照借大鹏高飞的形象,以“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抒勃勃凌云志。 (2) 中原沦丧后,朱敦儒以“中原乱,_____,几时收?_____”,传无限悲慨意。 (3) 安史之乱中,杜甫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以“_____,_____”,抒拳拳爱国情。 (4) 敌军列阵前,李贺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揽天下志士的典故,以“_____,_____”,表耿耿忠君心。 (5) 抗日战争时,茅盾以一句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_____”,赞中华民族凛凛浩然气。 (6) 和平年代里,我们将秉承孟子“大丈夫”之道,以“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激荡出我们青春的力量!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颔联中合适的词语填入“诗句批注”的空缺处。(2分) INCLUDEPICTURE"8SJ-29.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语山西\\8SJ-29.tif" \* MERGEFORMATINET 诗句批注: 诗人以“_____”“_____”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凄凉中蕴含悲壮。 (二) 班级开展“览怡人之景·品先贤心境”的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3.词语里有乾坤。请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2分) (1)五色交晖_____ (2)念无与为乐_____ 4.句中有深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太阳快要落山了,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_____,_____,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5.鉴赏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作答。(4分) 问题一:两文结尾皆画龙点睛,【甲】文结尾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期待? 问题二:两文结尾都抒出心言,【乙】文作者自称“闲人”,这一称谓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与人生态度? 问题三:两文都是写景佳作,写作风格却迥异,它们在句式、节奏等方面是如何带给我们不同审美体验的?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②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箕踞:一种坐的姿势。随意伸开两腿,形状像簸箕。②偃:仰卧。③瀹茗:烹茶。 6.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标三处)(3分) 以 人 之 逸 待 水 之 劳 取 九 天 银 河 置 几 席 间 作 玩 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青年逢盛世 吾辈当自强”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8—10题。 【甲】75 年的风雨兼程,75 年的砥砺前行。今天的中国,一项项科技突破,彰显着中国的创新力量;一个个发展成就,展现着中国的速度与活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镌刻在星辰大海里、神州大地上。 【乙】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