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层练习 A基础练习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wěi dàzhì huì的结晶,它先后传入日本和ōu zhōu,促进了人类shè huì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创造( ) 创伤( ) 纪录( ) 携带( ) 积累( ) 劳累( ) 切断( ) 豆浆( ) 三、查字典,学习词语。 查加点的字 查部首 再查几画 用“√”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名扬 高举 ② 传播出去 悠闲 不在使用中 ② 闲空儿 传神 ①神情、神气 特别高超或出奇 四、把古诗词填写完整并按课文内容填空。 1.遥知兄弟登高处, 。 2. ,春风送暖入屠苏。 3. ?牧童遥指杏花村。 4.独在异乡为异客, 。 5.“元日”是指农历的 ,从《元日》的“ , 。”我联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 B、提高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填“√”,错的填“×”。 1.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 ) 3.《清明上河图》是画家张泽端的作品。( ) 4.“择”按部首查字法,先查“扌”,除去部首还有五画。( ) 5.“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中“乘”读chénɡ。( )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B.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C.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三国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D.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 2. .读读课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 ( ) A.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B.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 C.现代人们生活的场面 3. “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上。”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把竹片刻在文字上。 B.人们在竹片上刻文字。 C.文字被人们刻在竹片上。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东汉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B.到了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 C.造纸术首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后来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影响了全世界。 D.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书写材料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5. 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B.这个建筑特别(牢固),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 C.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三、按要求写诗句 1.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 , 。” 2.清明时节到了,外面阴雨连绵,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 , ———。 3. “饮菊花酒、佩戴茱萸”是 节的风俗,王维用千古名句“ ———. C、拓展练习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给生字注音。 乞( ) 巧( ) 霄( ) 渡(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乞: 碧霄: 3.《乞巧》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 )心情和( )的心愿。 4.你认为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 二、积累与运用 近期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