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北方地区—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四步复习法 一、学习目标整合 对应课程标准 章节内容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自然特征与农业 1.知道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地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4.运用地形图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5.根据地图和气候资料归纳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记忆东北地区的范围、地形特征和 气候特征。 2.了解影响东北地区气候的各种因素。 3.知道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4.了解东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难点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特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理解“风成说”。 3.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4.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 祖国的首都———北京 1.识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职能,知道北京作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城址的变迁。 2.了解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3.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理解现代交通的立体布局。 二、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有利条件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不利条件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耕地类型:多为旱地 3.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4.作物熟制:东北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两年三熟。 5.主要灾害———旱灾 ①发生的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②产生的原因 I 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 II 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过度;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6.华北平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 归纳拓展: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缓解措施 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制约因素 ①降水偏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④河流较少,水量较小;⑤人口多、耕地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所以水资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缓解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等 例:读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亚热带 D.①地属干旱区,②地属湿润区 3.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为(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答案:1.B;2.A;3.C 解析:1.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