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1630

5.《七律 长征》教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8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律 长征,教案
  • cover
七律·长征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文字中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正确理解诗句。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由单元导语入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学习任务。 2、创设情景: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开展班级诵读会。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朗读———感受律诗之美。 1.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谈对长征的认识。 3.师出示微课《长征路线》 4. 学生谈感受,再读诗歌。 5.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技巧。 任务二:品读———赏析诗歌内涵。 活动一:默读课文,想想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你从字里行间读懂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探究。 2、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板书:不怕!) 3、诗人写了哪些山山水水? 活动二:再读课文,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出诗句中能体现出“远征难”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交流,预设内容: 1、交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关注“逶迤”“磅礴”。 学生谈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借助手势,指导朗读。 (2)说说五岭和乌蒙山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相机请学生板画) A.学生结合注释说出五座山岭,连绵不断,乌蒙山高大险峻。(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句。) B.补充资料:出示五岭分布图,具体感知长征路线 了解了这些资料,说说红军战士具体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带着感受来读读这两句诗。 (3)指名读这两句诗,指导朗读。 (4)山这么大,诗人却把它写得这么小。这样的修辞手法就叫作———夸张。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 (5)引读:是的,五岭逶迤算什么,乌蒙磅礴算什么,我红军战士根本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一起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就是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交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结合诗句,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联系诗文想象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了解这两句诗对应的两场战役。 A.了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说说“巧”在哪里?引导学生关注“暖”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3)播放视频“飞夺泸定桥”。 结合“寒”字谈感受,读出感受。 (4)对比读。师生对比读,男女生对比读。 (5)引读:不管是智取也好,还是血战也罢,我红军战士对待困难的态度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交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关注“喜”字,说说喜从何来?读出感受。 (2)关注“千里雪”,想象红军爬雪山时遇到的困难,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结合体会再读诗句。 (3)小结:是的,这个“喜”字不仅是胜利在望的喜悦,更是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一起读诗句。 4、切入写作背景,齐读全诗。 5、教师引读,学生结合图片试背全诗。 6、小结诗歌,写法指导。(相机板书:点面结合) 任务三:悟读———领会长征精神。 1、再谈感受,领会长征精神。 红军战士面对这些困难他们真的不怕吗?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那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学生交流汇报,上台补充板书。 师小结:是的,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板书:长征精神) 2、联系实际,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现在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