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1681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6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cover
七律·长征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文字中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正确理解诗句。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长征概况,回忆七律特点 (一)汇报收集资料,了解长征概况 1.回顾历史 八十多年前有一段历史。在作家巍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 (学生明确主题,初涉长征含义。) 为什么要进行长途跋涉的征程? (指名学生汇报,了解课前预习,清楚红军战略。) 2.理解课题 “征”是形声兼会意字,“彳”表示(道路和行走),“正”上面的“一”古文字写成圆点,在这里表示军队前行的目标,“止”的甲骨文“”像脚趾朝前走的形状。 (讲解汉字文化知识,理解“征”的含义。) (二)回忆之前所学,总结诗律特点 1.归纳七律特点 我们跟着毛主席,学习这首七律,重走长征之路!观察这首律诗的字数和句数,有什么特点? (回顾旧知,汇总答案,找出特点。) 七律的特点就是每行7个字,共有八行,中间四句两两对仗。长征是这首七言律诗的题目,所以中间用小圆点隔开。 2.理解“律”字含义 “彳”表示———(行走和道路),七律的“律”也是双人旁,跟道路和行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根据部首,发挥想象猜测,教师引导教授。) “聿”古文字“”就像手(彐)拿着毛笔()在书写关于规章法律的文字,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律”就有法律、规章的意思。“七律”就是七言律诗写作上的有关规章和要求。 (由造字的特点,理解“律”字含义,复习四联知识,齐读首联。) 二、学习律诗理解内容,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突破重点字词,理解诗句大意 从哪个词语看出长征路上困难重重? (汇总学生回答,教师画山水图) 根据课前预习和了解,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名发言,教师概括,邀请学生合作板书:气候恶劣、缺少粮食、缺医少药、战斗牺牲) 从哪些词语看出红军没有退缩? (引导学生理解“等闲”的意思,总结首联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情境朗读,感受英雄气概 “红二方面军”的战士,过雪山受冻冷不冷?(冷)后悔了吗?(不后悔!)我要听到你们知冷却不后悔的决心! (第一组学生扮演“红二方面军”,读出不后悔的决心。) 红四方面军的勇士,茫茫草地没有粮食饿不饿?(饿)退缩了吗?(不退缩!)我要听出你们挨饿却不退缩的勇气! (第二组融入“红四方面军”,读出不退缩的勇气。) 红一方面军的斗士,出发时大概有八万人,到达延安时只剩下七千多人。面残酷的战斗和牺牲,你们怕不怕?(不怕!)我要听出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四组扮演“红一方面军”,读出无所畏惧的英雄精神。) (二)【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理解关键字词,通过朗读体会诗意 逶迤——— “逶迤”两字都是“走之底”,与什么有关? (行走) “逶迤”原来也写成“逶蛇”,“它”古文字是这么写的“”,像哪种爬行的动物? (通过文字象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 中国人的汉字很有智慧,偏旁向我们悄悄传递了它的意思。“逶迤”就是像蛇一样曲折绵延。 (指名回答,理解“五岭”含义。通过读准关键词来读好诗句,指导学生读出“逶迤”与“细浪”的对比:拉长“逶迤”并加重声音,感受到重峦叠嶂绵延不断的山脉形;逶迤的声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